欢迎访问宜昌物流运输商会网站
屈原故里宜昌正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3-06-28 12:22 来源: 未知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在童謠聲中走進生活。
  
  今年是我國端午節列入國際非遺第15年,恰逢屈原入選國際四大文明名人70周年,也是屈原誕生2363周年、逝世2300周年。仲夏時節,記者走進屈原故鄉湖北宜昌,沈溺別樣端午文明月活動之中,感受捧起文明自傲「金飯碗」的屈鄉魅力。
  
  尊古中包容 千年龍舟劃向國際「一槳劃過兩千載,滿江龍舟鬧端陽。」
  
  6月23日上午,秭歸縣徐家沖港灣國家龍舟練習競賽基地,2023年國際劃聯龍舟國際杯在這兒完美收官。
  
  這片水域位於三峽工程蓄水後形成「高峽平湖」的起點,與三峽大壩遙遙相望,被西陵峽群山環抱,距屈原祠僅1公裏多。
  
  來自我國、美國、印度、伊朗、馬來西亞、贊比亞、新加坡、菲律賓、坦桑尼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14支隊伍,經過3天劇烈角逐,在這兒斬獲了18個項目的金牌。根據競賽規程,本次賽事分為8人座奧運龍舟和10人座龍舟。
  
  「小型化是龍舟運動未來的展開趨勢,這種8人座龍舟是專為東京奧運會定製的。」本次龍舟國際杯裁判長陳信豪解說說,在國際劃聯大力推動下,龍舟被東京奧運會接受為展現項目。
  
  今年73歲的陳信豪,是美國南加州龍舟沙龍主席,創立了美國知名度最高的龍舟賽之一加州長堤(長灘)龍舟賽。
  
  龍舟早已成為陳信豪生命的一部分,他也因而與宜昌結緣。時間追溯到2002年,他就帶著一支美國女子組,前來參與了我國宜昌長江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
  
  21年間,陳信豪三次來到宜昌,在變與不變中見證了千年龍舟劃向國際。在他看來,到屈原故鄉參與龍舟賽,每一次都是「歸根」之旅,有一種特別的榮譽感。
  
  龍舟競賽已有2000多年的前史。自1979年開始,秭歸每年端午節都組織舉行傳統龍舟賽。1985年6月,「我國龍舟協會」在宜昌建立。1992年10月,首屆我國宜昌長江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舉行,秭歸龍舟開始走向國際舞臺。
  
  「徹底不相同的感覺,從街上從車站一路過來,路邊的裝飾、整個公路系統,跟在美國跑高速公路的感覺是相同的。」陳信豪慨嘆,沒有改變的,就是宜昌人對龍舟自始自終的熱忱,對屈原文明的據守與傳承,端午的氣氛更濃厚了。
  
  「三閭喲大夫喲,聽我說喲,嘿嗬也……惟願大夫魂歸故鄉。」唱了千百年的《招魂曲》再次回旋峽江,數十條龍舟豎起齊刷刷的招魂幡,在掀天鑼鼓聲中遊江招魂。特別的典禮,為龍舟國際杯開幕式註入我國傳統文明的韻味,令外國選手如癡如醉、心潮澎湃。
  
  「在美國,每一個劃龍舟的人都知道屈原。」陳信豪表明,作為華人,他有職責把龍舟推行到全國際,讓更多的人透過這條千年「我國龍」,了解我國,知道宜昌,走進屈原文明。
  
  2021年8月,我國龍舟作為展現項目,劃入了東京奧運會賽場,標誌著龍舟已經發動了入奧程序。
  
  「屈原故鄉宜昌是龍舟運動項目重要發祥地,這是國際國內遍及一致。」國際劃聯理事、亞洲區代表布迪曼·賽提亞萬表明,此次龍舟國際杯在宜昌成功舉行,對推動龍舟入奧含義嚴重。
  
  溝通中融合 一脈連通兩岸情深端午節期間,一條短視頻《遊zi歸》,刷爆宜昌人的朋友圈。
  
  「一下飛機,咱們看到秭歸兩個字,十分自豪!」臺灣彰化屈氏後嗣屈金泉熱淚盈眶地說,臺灣遊子回到家園了。
  
  端午前夕,來自臺灣彰化的18名屈氏後嗣赴秭歸萬古寺村,與當地屈氏後嗣一同賽龍舟、包粽子、話親情、祭屈原時,記者抓拍到了這感人的一幕。
  
  萬古寺村相傳是屈原本籍居住地,村內有六成以上鄉民都姓屈,有「中華屈氏第一村」的美譽。彰化市寶廍裏是臺灣屈氏後嗣聚居地,世居200多位屈氏後嗣。
  
  13年前,宜昌秭歸和臺灣彰化牽手,兩地持續展開「根的回憶」「兩岸同鄉祭詩祖」「兩岸屈氏後嗣屈原故鄉過端午」「兩岸屈氏賽龍舟」「『粽』情端午·傳承文明」「雲端話端午」等溝通活動。
  
  屈金泉舉起包好的粽子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三次到秭歸過端午。對於他而言,秭歸就像是心靈的原鄉,「就像回到離別很久的家園相同。」
  
  「歡迎喲貴客喲嘿謔,回故鄉喲嘿謔……」當日上午,伴隨著萬古寺鄉民淳厚的歌聲,兩岸屈氏後嗣舉行龍舟賽,兩隊奮力擊水競渡峽江,最終臺灣隊成功「奪標」。
  
  端午節是我國第一個躋身國際非物質文明遺產的節日。端午,也跨過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成為兩岸人民賡續傳統文明血脈、往來溝通的「橋梁」。
  
  「秭歸秭歸,魂兮來歸,端陽佳節,雄黃滿杯,前史的遺恨,用詩來補償……」沿著這座「橋梁」,詩人余光中於2010年踏上屈原故鄉,寫下《秭歸祭屈原》。
  
  余光中一生寫過8首紀念屈原的詩作,《秭歸祭屈原》是其中最長的一首。余光中表明,我國詩人都有屈原情結,都有李白、杜甫情結,由於他們是咱們的源頭。
  
  如今,這首共86行的長詩,深深鐫刻在「全國海峽兩岸溝通基地」——秭歸屈原故鄉文明園內,也刻進了兩岸同胞的心田深處。
  
  「湖北宜昌將舉行『兩岸相聚慶端午 共話屈原頌詩祖』屈原文明溝通活動,約請臺灣彰化、苗栗的屈氏後嗣及同鄉50多人到宜昌,參與共祭屈原、龍舟競渡、搶紅等活動。」端午節前,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向臺灣同鄉宣布邀約,希望兩岸同胞共聚一堂,讓傳統節日以不同方法連續,成為兩岸民眾的共同回憶。
  
  跨海溝通,萬裏詩情,把兩岸緊緊地連在一同。
  
  守正中立異 「文明+」賦能詩與遠方「人山人海的遊人、滿城艾香、龍舟競渡、香囊路燈、文藝演出、風俗展演等等,原來這就是『端午大過年』啊。」再訪宜昌,恰逢端午佳節,我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安德明走上街頭,體會特別的屈原故鄉端午習俗,拍案叫絕。
  
  在屈原故鄉宜昌,一個端午三次過,端午連年大。千百年來,屈原故鄉端午習俗歷經代代傳承,形成了「三個端午、祈福禳災、祭祀屈原、粽子寄情、龍舟披紅、遊江招魂、龍舟競渡、騷壇詩會、慶賀夏收、遊藝文娛」十大特征。
  
  屈原故鄉端午習俗是國際非遺我國「端午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和旅遊部將「屈原故鄉端午文明節」作為其主辦的僅有全國性端午文明活動,在宜昌長期舉行。
  
  年年過的端午,如何守正中立異?宜昌端出首屆端午文明月活動盛宴。
  
  6月22日晚,央視黃金時間檔播出端午特別節目《碧波長歌頌端陽》。這是中心廣播電視總臺首次走出演播室,全程全景在宜昌拍攝。同日晚,新編前史話劇《屈原》首次在宜昌上演。
  
  隨著系列活動的發動,峽江兩岸,身著漢服的市民遊客,「粽」味十足的五彩花燈,極具特征的遊藝遊園,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全域聯動展開主題晚會、國潮巡遊、文明市集、原創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文明惠民活動,讓遊客和市民沈溺式體體會「我在宜昌過端午」的魅力。
  
  「很高興能來到宜昌!」前來參與國際劃聯龍舟國際杯的贊比亞運動員貝納,盛贊這兒的端午充溢新意。貝納所說的「新」,源自以屈原文明為內核的端午文明,在宜昌歷經立異性轉化後生發的現代氣息。
  
  我國端午,詩意宜昌。在2023屈原故鄉端午文明節隆重開幕上,既上演了原汁原味的祭拜大典,又上演了舞蹈《屈原》《橘頌》、詩朗誦等富有屈鄉特征的文明大餐,更有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熱情演唱《秭歸》,表演藝術家王洛勇與數千觀眾齊頌《離騷》選段……上海外國語大學拜訪教授多米尼克·皮茨克來被深深震撼,開幕式結束後,他又饒有興趣地前往文明廣場與當地群眾一同包粽子、製香囊,品嘗濃情端午。
  
  守正立異的步伐從未停歇。6月22日,2023我國˙宜昌屈原故鄉端午論壇暨屈原文明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第一屆年會在宜昌舉行,全國數十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探索端午文明立異性展開的新途徑。
  
  「宜昌是千年文脈相傳的聖地,屈原是我國人的集體回憶。」參與論壇的我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副主任劉躍進認為,宜昌今年展開的端午文明活動內容很豐富,對傳承弘揚屈原文明含義嚴重。
  
  「建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楚文明必須作出榜樣」「加強國際文明溝通,進一步講好屈原故事」「多在生活性、互動性等方面下功夫,賦予端午節更多生命力」「講好人物故事,過好風俗節日,增強民族文明自傲」……與會專家厚意獻「智」宜昌。
  
  屈原故鄉宜昌,正肩負起新的文明使命,以「文明+」賦能詩和遠方。
Copyright © 2016-2020 宜昌物流运输商会 www.yclcc.com网站地图